>

十七 吕氏

    吕氏,如今的东宫太子继妃。

    名门望族出身,祖上可以追溯到南宋坚守襄阳对抗蒙元大军六年之久的吕文焕。

    吕文焕本也算一代名臣,少年从军也曾壮怀激烈,可惜南宋奸臣当道,至襄阳被蒙元围困六年而不救。后弹尽粮绝,无兵可战投降蒙元,留下大大的污点。

    降元之后做到江淮行省左丞,成了攻宋的急先锋,被世人唾骂。元世祖忽必烈时辞官告老,他的儿子继续在元廷担任高官。

    直到大明驱逐鞑虏,再造中华。吕氏一族,又在大明为官,吕氏的父亲如今是大理寺少卿,说不上位高权重,但也不可小视。

    而自从朱雄英的生母,太子正妃常氏故去,吕氏被扶正之后,吕氏家族在文官集团之中,地位突飞猛涨。

    吕氏的背后是一部分文官,这就是朱标后来立她为妃的原因。大明朝朱家子弟,多是与开国勋贵联姻,好比蜀王朱椿,他才十多岁,但已经定下的妻子,是蓝玉的女儿。

    楚王朱桢的女儿是定远侯王弼的嫡女,尽管朱标对这些勋贵老臣优渥,但也不想这些军中大将,在外戚之中一家独大。

    身为君王有些事不得不防,本就是同气连枝上下一心的淮西勋贵集团,又都是国朝的外戚,其中的隐忧不可谓不小。

    见到吕氏的瞬间,朱雄英已把这些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

    下了轿子,颇为恭敬的说道,“见过母妃!”

    “英哥儿,下学啦,今儿学的怎么样?”令朱雄英微感诧异的是,吕氏对他的态度格外热情,不由分说的拉住他的手,一脸慈爱,“前些日子你大病一场,身子刚好,上学无碍吗?”

    “多谢母妃挂怀!”朱雄英也没有表现出刻意的疏远,笑道,“一切都好!”

    顿时,吕氏也有几分意外。这孩子以前见到她,都是没好脸的,不管自己热脸怎么贴,都是冷冷的。母妃根本就不会叫一声,今天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可曾见着你二弟?”吕氏又笑道,“一会呀,跟母妃回宫去,我让人做了糖点心,一会你们哥子两个好好吃一顿!”说着,慈爱的拉着朱雄英的手,“你呀,太瘦了,母妃给你好好补补!咱们一家人,好长时间没在一块用膳了,你二弟总是说,见不着你这个大哥,其他几个兄弟呀,也总是念叨你呢!”

    “多谢母妃了!我来之前,皇祖母叮嘱我,下了学不许乱跑,马上去她老人家那儿!”按理说,朱雄英这个皇太孙应该对太子妃自称儿臣,毕竟吕氏现在名义上是朱标的正妃,可儿臣两个字,就是没有说出口。

    顿时,吕氏感受到朱雄英的疏离,面容有几分尴尬,本想再说些什么。可见到朱雄英身后的宫人,都是皇后那边伺候了多年的老人,许多话便不能再说。

    这时,朱雄英余光瞥见,几个太监簇拥着朱允炆从后面过来。

    “母妃恕罪,我先回皇祖母那了!”行个礼,朱雄英返身上轿,正好和朱允炆一行人走个对脸儿。

    见是皇太孙当面,几个太监又赶紧拉着朱允炆跪下行礼。

    “臣弟见过大哥!”

    朱雄英在轿子上头也不回,“起来吧,你母亲在等你!”

    此时,不用回头,他都知道吕氏的脸色,定然格外难看。

    果然,吕氏攥着手绢的手,几乎把手绢扯破,待朱允炆来到面前,拉着儿子就往东宫走去。

    她心里明镜似的,英哥儿那孩子,是在给她下马威呢!

    她不是他的母亲,即便她当了太子妃,她所生的儿子,在英哥儿的面前也只是臣子,永远都是!

    “今日读书怎么样?”吕氏压着心中的怒气,对朱允炆问道,“学士们夸奖你没有!”

    “倒是没夸奖儿臣,不过今日皇祖父,父亲去了大学堂,还有众位大学士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