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健也拿到了两年的实习科室安排表,到时候拿着实习安排表出科和进科,请指导老师填写出科鉴定。
孙健六个人被分配到各自不同的科室,跟随实习老师上下班,在住院部还要上夜班,有时一天同学都见不到一次面。
孙健所在的男生宿舍,住八个人,除了他们四个人,还有医疗三班的班长杨盛强和陈玉国、张中青、谢明,孙健和杨盛强认识,但没有深交,其他三个同学面熟,叫不出名字,但对方都认识他。
同学们跃跃欲试,但孙健习以为常,从此没有了正常的周日,作息时间就跟指导老师的排班表一致。
公司的规模和业务越来越大,每日下课后回总部指导工作的机会没有了,希望指导老师放他长假。
“李老师,您好!”
孙健认真的向李中秋鞠躬,引来郭宏伟、张民汉、门诊护士梁秋燕和三个候诊患者的侧目。
梁秋燕坐在门口,负责分配病人。
“郭老师,您好!”
副主任医师郭宏伟还是医疗四班讲授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科老师。
“孙健,你好!”
“老师,您好!”
孙健不认识张民汉。
“孙健,你好!”
李中秋是华济医学院七六年毕业的工农兵学员,爱人是本院呼吸科的护士,儿子在华济附小上二年级。
两年的实习说长也长,说短也短,华济医院各大科室的主任、副主任中,有不少就是临床专业课授课教师,都认识名声在外的孙健。
实习结束,能说会道,技能出众的孙健与华济医院的门诊部和住院部的医生几乎都熟悉了,其中还有前世职工医学院的同学、医政科副科长张先军。
张先军大他十二岁,华济卫校检验专业毕业后在华济化验科工作,医疗专业大专毕业后就在华济改行搞起了行政工作,从医政科副科长开始,最后在医政科科长的位置上退休。
十年文g,大专院校被迫停学,造成医生断档,工农兵学员的专科生也能在华济医院当医生,工农兵学员中也是人才济济,人生经验丰富,几乎都参加了专升本、考研读博或出国留学,提高了文凭,不少在医院也是一把刀和科室主任。
“孙健,不要太客气,你就坐在我旁边,帮我写病历。”
李中秋虽然嘴上说不客气,但心里很高兴,孙健在华医大几乎无人不知不认不晓。
华济医院和济和医院的大部分主任医师、副主任医生和部分主治医生同时也被聘为华医大的教授、副教授或讲师,李中秋不是专业课老师,孙健的事迹是从郭宏伟的口里知道的。
“好的,李老师!”
------
“你哪里不舒服?”
李中秋接诊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患者,坐在接诊台一侧的孙健瞄了一眼公费病历的封面,曹金云,五十一岁,司机,浏览了一下以前的看病记录,这是一位慢性胃炎患者。
“李医生,老胃病又患了,请帮我开些胃药。”
“孙健,你继续往下问?”
李中秋也想考考名声在外